油條,又稱馃子,是一種古老的漢族面食,長條形中空的油炸食品,口感松脆有韌勁,中國傳統的早點之一。 《宋史》記載,宋朝時,秦檜迫害岳飛,民間通過炸制一種類似油條的面制食品(油炸檜)來表達憤怒。類似的油炸面食,其起源遠遠早于宋朝,可追溯到唐以前,具體時期不得考證。
油條是否能炸得又松、又脆、又黃、又香,制作要領是:每兩條上下疊好,用竹筷在中間壓一下;不能壓得太緊,以免兩條粘連在一起,兩條面塊的邊緣絕對不能粘連;也不能壓得太輕,要保證油條在炸得時候兩條不分離;旋轉就是為了保證上述要求,同時在炸得過程中,容易翻動。雙手輕捏兩頭時,應將兩頭的中間輕輕捏緊,在炸的時候兩頭也不能分離。
【食材配料】:面粉、雞蛋、溫水、食用油、酵母粉。
【家常版香酥小油條制作步驟流程】:
1、首先,準備300克普通面粉,5克的酵母粉,1枚新鮮的雞蛋,將它們倒入面盆中后,再添入適量的溫水(切忌放開水或者冷水,否則不容易發酵起來),將它們順著同個方向攪拌成絮狀,狀態如上圖所示即可。
2、然后,再在盆中加入15毫升的食用油,繼續揉搓3-5分鐘,直到把它揉搓柔軟又光滑的面團為止,再加蓋上一層保鮮膜,把它們放入冰箱中冷藏1夜后,再取出使用。
3、文中圖片是隔夜發酵好的面團,它們的黏性已經變得非常的大,把它取出來,放在案板上,直接用搟面杖將它搟平整即可(動作輕緩),切忌將它重新揉面、排氣,著是制作香酥小油條的一個重要細節,稍有不慎就會出錯,進而導致失敗。
4、然后,再將它切成長條,再找根筷子從中間壓下去,壓出明顯的痕跡出來后,再將它們切成2段,并且重新疊起來,最后,將2端捏起來,油條的模樣就呈現在大家眼前了,全部弄好后,再蓋上一層保鮮膜,讓它們繼續醒發10分鐘。
5、鍋中倒入適量的食用油(保持完全浸沒狀態即可),待油溫提升至3-4成熱時(120度),再將弄好的油條逐個放入熱油中炸,炸的時候,需用筷子不停的攪動,直到將它們炸至金黃酥皮為止,即可出鍋裝盤,家常版香酥小油條制作完成,口感香甜酥脆。
【溫馨提示】
1、選擇普通低筋面粉就可以做油條,重點是要面團充分發酵到位(盡量保持低溫狀態),這樣才會炸出蓬松、酥脆的效果出來。
2、另外,油溫的掌控也是非常重要的,正常情況下,以120度左右的溫度最為合適,全程開中小火浸炸至即可。
油條發起的原理是:當油條進入油鍋,發泡劑受熱產生氣體,油條膨脹。但是由于油溫度很高,油條表面立刻硬化,影響了油條繼續膨脹,于是油條采用了每兩條上下疊好,用竹筷在中間壓一下的方案,兩條面塊之間水蒸汽和發泡氣體不斷溢出,熱油不能接觸到兩條面塊的結合部,使結合部的面塊處于柔軟的糊精狀態,可不斷膨脹,油條就愈來愈蓬松。